肩周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,但根據臨床觀察及實驗研究,本病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。 【退行性病變】:肩周炎多見于40~50歲以上中老年人,顯然與老年性退變有關。中老年人,機體衰退,肌肉韌帶松弛,新陳代謝逐漸衰減,肩部肌肉、肌腱、韌帶發生老化,關節軟骨、滑囊、腱鞘及肱二頭肌長頭腱均可出現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,致肩部功能障礙和疼痛。 【風濕寒邪侵襲】:相當一部分患者發病前有明顯風濕寒邪侵襲史,如居住潮濕,受風冒雨,睡臥露肩、肩部受涼等,說明風濕寒邪侵襲是肩周炎的外在病因之一。據調查,肩周炎在冬、春兩季發病率為60.7%,明顯高于夏、秋兩季,可見寒冷是肩周炎的主要誘發原因。因肩部受涼使肩關節周圍血流緩慢,肌肉緊張痙攣,長期的肌肉痙攣致代謝產物蓄積,營養不能達致而產生無菌性炎癥,久之則出現炎性粘連、肩關節疼痛、活動受限等。 【慢性勞損】:由于過勞,肩關節長年累月的積勞損傷或姿勢不良等超過肩部肌肉、肌腱等軟組織的耐受范圍,產生肌肉、肌腱、韌帶纖維微量多次斷裂和出血,從而逐漸形成肩關節周圍組織的無菌性炎癥、粘連和攣縮。 【內分泌紊亂】:肩周炎多發生于50歲左右,超過這個年齡段發病率反而減少。本病癥狀與內分泌紊亂癥狀同時出現,有些還有圍絕經期綜合征的表現,而且患者不治,經過2年左右多可自愈,這也與圍絕經期內分泌系統紊亂通過自我調節而趨于穩定相一致。因此有人認為肩關炎是由圍絕經期、老年期內分泌系統紊亂所致。精神刺激也是致病的誘因。 【外傷】:肩部的各種壓傷、拉傷、扭傷、挫傷等外傷,使肩部肌肉、韌帶等產生部分斷裂,組織間出血,斷裂在修復過程中可產生瘢痕、粘連、出血,或由于出血過多使組織間機化、粘連,從而產生無菌性炎癥,進而導致肩關節運動功能障礙。 【肩部活動減少】:本病多見于肩部活動逐漸減少的中年以上女性,且左肩發病率較右肩多,腦力勞動者的發病率較體力勞動者多;或因某些原因(如上肢骨折肩部軟組織損傷,頸椎病等肩部活動減少或受限的患者)使肩部活動減少后,?衫^發肩周炎。大病久病致體質虛弱,肩關節運動減少出現肩關節粘連而產生本病。這些特點均提示肩部活動減少與本病發病有關。 【其他疾病】:肩周炎也可繼發于肩部及其周圍組織的疾病,如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、肩袖損傷、岡上肌腱炎、頸椎病、肩背筋膜炎、心臟病、上肢手術后固定肩關節等,均可造成肩關節粘連。此外,肺結核、胃腸功能障礙或顏面疾患引起的關聯痛,也可波及肩關節周圍的組織,發生肩周炎。 |